Friday, May 11, 2012

“对冲”是个脏字(Hedging is a dirty word.)

今天华尔街的头条消息是摩根大通银行在“对冲”信用风险的交易中赔掉了20亿美元: JPMorgan Loses $2 Billion as ‘Mistakes’ Trounce Hedges

我对这件事想说的是“活该,自作自受”。华尔街搞出来的很多复杂的玩意儿都是为了先把客户给忽悠晕了,以方便他们设计的骗局的施行。可是到后来设计圈套的人迷迷糊糊地自己也相信了,结果最后把自己给绕进去了。比如把房屋次贷打包成评级AAA的债券然后以次充好地推销出去,2007年前是华尔街投行主要的生意来源。可是像斯坦熊和李曼兄弟那样的公司里的有些蠢货们自己也相信起来“天下有白吃的午餐”这件事来(次贷债券评级高、利率也很高),开始大肆买进并持有起那些“有毒债券”,结果把整个公司都玩儿完了。假如它们只是像个加工厂一样打包次贷债券并立刻转卖掉,本来是不会出事的。

而所谓“对冲”(Hedging)这玩意在我看来就是华尔街搞出来的另一个扯淡的东西。“对冲”的基本做法是,假设我买了通用汽车的股票(GM)可是怕股价下跌,那我就再去做空福特公司的股票(F),它们两家不都是类似的汽车公司吗?如果GM的股价下跌了,那可想而知F的股价也会跟着下跌,从GM股票上损失的钱就从做空F获得的利润上补回来了;如果GM的股价涨得比F快,那我就赚了。但是搞这种对冲的人就没有想到还有一种可能性是GM的股票大跌、而F的股价坚挺,结果在2007-2009年的美国经济大衰退中恰好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 通用汽车濒临破产,而福特公司安然无事。

要知道,即使是事如所愿,做多一只股票同时做空另一只股票的利润空间是非常小的,要想获得可观的回报,搞这种对冲的人往往会使用高融资杠杆。可是当像“通用汽车濒临破产、而福特公司安然无事”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对冲的人自己不破产也赔得差不多了。

我之所以说所谓“对冲”(Hedging)就是扯淡,是因为如果怕通用汽车的股价下跌,简单地事先设定一个止损点也能够达成同样的目的,减少损失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先算好自己能够承受的亏损金额,开始就不要买那么多的股票不就行了。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简单到很容易理解的程度,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很好执行,点击一次卖键就成了。不像逆转“对冲”那样得卖出去一个、再买进来另一个。实际上经常发生的事情是,陷进“对冲”交易的人经常有一种错觉,觉得既然自己已经对冲了风险,就不需要再操什么心了,所以当灾难即将来临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地干等着,直到事情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1998年对冲基金“长期资本投资公司”导致破产也是源自于自以为是的所谓“对冲”策略,例如“长期资本投资公司”去做多还剩下29年期的国债,同时做空美国财政部刚刚发行的30年期的国债,原因是刚发行的30年期的国债流通性好、价格偏高一点,而29年期的国债流通性差、价格偏低一点,过了一年当30年期的国债变成了剩下29年期的国债时,两种国债之间的差价就抹平了,于是几乎无风险地赚到了差价。两者之间的差价是如此之小,以至于“长期资本投资公司”必须借用几十倍的融资杠杆才能获得足够的利润。但是让“长期资本投资公司”里的天才们没想到的是,1998年俄国债务违约,市场上的风险陡增,所有的人都想把钱放在流通性最好的美国30年期的国债里面,流通性不好的29年期国债则无人问津,“长期资本投资公司”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夕之间爆发了,再加上另外一些类似的总体上做空波动率的“对冲”策略也都大赔钱,公司很快就破产了。

有句话说的是 Simple is beautiful. (简单的就是好的),在投资上也是如此。你要降低风险,最简单的就是不要买那么多嘛,然后还可以设定一个板上钉钉的止损点,这样就把可能的损失控制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了。而去做空股票或买看空期权之类的把戏只是把事情搞复杂化了,交易费用也肯定比止损要高,最大的坏处就是让自己误以为“对冲”了之后就没有风险了,悲剧往往就来自于此。

所以结论是: Hedging is a dirty word. Forget it. (“对冲”是个脏字,忘掉它吧。)

=========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

依据事实数字,把握市场脉搏,运筹金融世界。

http://etfinvestmentsystem.blogspot.com/

http://murmuronhudson.blogspot.com/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4873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