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6, 2013

证券投资的“三要、三不要”

从1995年我博士毕业、入行投资领域,至今已经先后经历了美国证券市场的三次牛市和两次大熊市。

美国标普500股市指数


在中国股市上也目睹了多年阴跌、忽然大起大落的怪相。

上证指数


现在从我的经历中总结出“三要”和“三不要”的六点感悟,供读者参考。

先来说说“三不要”。

首先,不要短线操作。短炒听起来容易,实际上失败率很高。频繁买卖不仅增加交易费用,还因为就短期来说证券的价格是随机的,所以短线的进进出出徒劳无益。如今市场上的做市商大都是用电脑高频交易软件跟踪外来对家的买卖单并随之定价的(在美国股市上几乎是百分之百),让大多数的短线炒家失望是做市商交易软件的基本运作机制,所以结果是超过八、九成的短炒者们赔钱,这在欧美和亚洲市场上针对短线操作所做的专业调查报告中都得以证实。

其次,不要相信预测,无论预言家们说的话多么令人信服或他们在股票走势图上画的线多么漂亮。类似于“明天、下周、下个月会涨或会跌”之类的短线预测纯属胡编乱猜,如果那些短线预测真的可以长期获利的话,那就请预言者们亮出他们自己账户过去几年的交易记录来吧。

即使是长期预测也不可信,并且不具备可操作性,因为在他们的远期预测实现之前的途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长期喊牛或喊熊(比如“恐慌贩卖者”郎咸平),假如事情真的发生,他们就有了继续吹牛的借口了。俗话说,“停摆的时钟一天也会有两次正确的时候”,这正是某些预测家们还有一些无知听众的原因。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个大笑话是,两位给美国总统和高官政客们出谋划策的经济学家在1999年道琼斯指数超过一万点的时候专门写了一本畅销书,预测道琼斯指数会在几年后达到三万六千点,结果在那之后美国股市的泡沫先后两次大破裂。

最后,不要陷入所谓“价值投资”的巴菲特陷阱。正因为当代股神巴菲特的长期投资成绩,一直有很多人相信并且鼓吹谁都可以走股神走过的路。可是巴菲特投资最成功的时候是在1980年代之前,那时候在美国最受大多数人追捧的是高利息的债券,因此在市场上可以用价值投资的理论找到很多低价钱的股票。可现在已经时过境迁了,巴菲特的控股投资公司在过去五年的表现还不如美国的股市指数(蓝色线是道琼斯指数,红色线是巴菲特的控股公司):


在企业经理人的诚信和公司账本的可信度都不是十分可靠的今天,谈及价值投资的前提条件都不具备。不可否认,极少数专业的基金经理有能力从众多的上市公司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来。可是对于不精通财务和行业知识的普通投资者来说,盲目地迷信股神巴菲特、相信虚假的“价值投资”机会、因而去买些股价低迷的烂股票去长期持有,是走向投资失败的不归路。

现在来说说“三要”。

首先,要着重做指数投资。在欧美现在有很多名义上实行主动管理的基金都在暗地里跟踪市场指数,一向倡导超低费用指数投资的 Vanguard 基金管理的总资产金额早已经超过了实行主动管理风格的 Fidelity 基金,而且包括 Fidelity 在内的各大基金集团都提供各式各样的指数投资基金。长期的历史数据证明,大多数人的投资结果无法超越市场指数的表现。

其次,要随时设定好一个输赢的底线。正如我在“一个决定长期投资成败的量化指标”中所说的:“简单地打个比喻,如果账户资金从之前的最高点下降了33%,就需要上涨50%才能重新回到原点(假定还能够止跌回升的话);如果账户资金从之前的最高点下降了50%,就需要上涨100%才能重新回到原点;但如果账户资金从之前的最高点下降了75%,想要回到原点几乎就成为遥不可及的任务了。”事先就设定好自己可以承受的最大回撤幅度,当账户的资金额触及那个底线的时候,要毫不犹豫地清仓卖出、保住大部分资本。

最后,要走量化投资的正路。我曾在“证券投资者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入门法术?”中写过:“首先学会熟练地使用简单的数据处理表应用程序(Excel Spreadsheet)是第一步,学会把证券历史价格和成交量导入数据处理表是第二步,之后才有可能用长期的历史数据来试验别人或自己的投资方法。经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的试验之后你就会发现,量化投资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总是会给出一个毫无疑义、100%确定的答案:是该买或是该卖(姑且不论那个买或卖的结论对否)。而当开始不太成熟的量化投资模型慢慢地变成在历史回测中能够长期获利、进而在实战中被证明有效的量化投资系统的时候,那么具体的操作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投资者只要忠实地按照系统发出的信号完成买卖动作就能保证实际的结果与量化投资模型的曲线相差无几,这时候投资过程从文字到数字、从定性到定量的演变升华也就成功了。

=========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

依据事实数字,把握市场脉搏,运筹金融世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